联系我们

新疆凯胜利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十二村
电话:0991-3388469
服务电话:400-896-1379

新闻动态

  • 农业提质增效 农产品品牌在行动

    “首届中国农业品牌·农产品洽谈会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北京峰会”,3月31日在北京举办,会上同时发起成立了品牌农业国际联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农业品牌建设将在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久前,《农业部关于2017年农业品牌推进年的通知》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这为切实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

    在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后,我国农产品供应已由生产主导型转向需求主导型,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在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农业品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在会上表示,我们要向品牌要信誉、要质量、要市场、要增收,这就要求调整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和空间布局,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将品牌建设和发展的扶持力度向农业新型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大力推进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庆阳市龙头企业环县正丰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世强表示,品牌能激发出数倍数量产品能带来的效应,它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双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潜力巨大。但区域公共品牌需要龙头企业背书,企业也需要注册自己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更好地带动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和推广。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华表示,农产品销售的理想状态是,实现从卖得出到卖得好再到卖得贵的转变,实现的途径就是品牌的成功建设和推广。现在很多地区并不缺三品一标产品,但因为品牌和销售渠道没有建设好,销售状况并不理想,下一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商业经济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大会,吸引了国内100多家农业企业和波兰等六国大使馆参加,共达成合作意向约30项,合作金额约2亿元。

    大会组委会主任、中科工信规划研究院院长杨瑞峰介绍说,5月底还将借助国家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契机,举办品牌农业国际合作峰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务考察活动,帮助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区域公共品牌走出国门,助力精准扶贫和农业供给侧改革。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粮食安全工作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去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二连增”,但随着粮食供求宽裕、库存增加和财政压力加重,粮食“过关论”和“包袱论”有所抬头,加之促进粮食生产的各生产要素边际效应递减、资源环境压力趋紧,粮食连年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对待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要把战略性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紧密结合:粮食一时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但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在任何时候,都要深刻清醒地认识到,粮食安全是社会安定的“压舱石”,对其重视度须臾不可降低,重农抓粮的劲只能鼓、不能泄;另一方面也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充分认识到粮食产量连续增长的现实困难,生产上尤其是种植面积允许有弹性,但口粮的产量必须保证,供给能力必须要保住。

    新形势下,要更加集中力量保粮食产能,促进粮食产能不断巩固提高。优化和激发各类要素,在资源利用、科技水平、政策支持、经营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以产能的优化升级确保在战略上粮食安全。

    促进粮食产能优化升级,要在资源利用上下足功夫。土地是粮食生产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我们要继续坚守18亿亩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核心区,建立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高效、环境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还要不断促进粮食生产的“绿色化”程度,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促进粮食产能优化升级,要在科技水平上多做文章。要继续加大在主粮作物育种、重大病虫害防治以及以基因组学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关键性进展;同时,要强化农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推进,继续扩大主粮作物播管收全程机械化,借助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试点,不断提高主粮产能的科技贡献率。

    促进粮食产能优化升级,要在政策支持上加大力度。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新形势下,尤其要注意探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全面推动“三补合一”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中要特别突出农民利益保护,不断优化补贴、价格、金融、保险等政策手段,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促进粮食产能优化升级,要在经营体系上培育创新。要深化改革,继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好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化和科技成果应用上的优势;要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他们在科技、市场、生态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要向适度规模要粮食产能,向新型主体素质提升要粮食产能,通过在经营体系方面的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粮食产能优化升级。

    去库存,加强粮食生产的结构性调整;降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补短板,加快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提升。这些说到底都要落实在保粮食产能,促进粮食产能巩固提高、优化升级上,而这些措施在本质上是一个促进粮食安全新旧动力的转换,培育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增长动力的过程。就此而言,促进粮食安全要更加强调科技支撑、绿色生态、改革创新等要素,提高人的素质,以此谋求粮食产能的换档升级,粮食安全更高层次的保障。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不仅是农业问题,更是关系国家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切不可有任何骄傲自满、麻痹大意、侥幸懈怠的心理,历史经验一再表明,粮食若出现大的波折,就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期,会给国家发展全局带来巨大被动。在目前粮食连年丰收的基础上,我们要以万倍决心坚决防止粮食的滑坡大落,更应谋定后动,加快新旧动力转换,以新的发展理念,培育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新型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坚实的保障。

  • 以综合施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粮食安全工作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去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二连增”,但随着粮食供求宽裕、库存增加和财政压力加重,粮食“过关论”和“包袱论”有所抬头,加之促进粮食生产的各生产要素边际效应递减、资源环境压力趋紧,粮食连年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对待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要把战略性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紧密结合:粮食一时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但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在任何时候,都要深刻清醒地认识到,粮食安全是社会安定的“压舱石”,对其重视度须臾不可降低,重农抓粮的劲只能鼓、不能泄;另一方面也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充分认识到粮食产量连续增长的现实困难,生产上尤其是种植面积允许有弹性,但口粮的产量必须保证,供给能力必须要保住。

    新形势下,要更加集中力量保粮食产能,促进粮食产能不断巩固提高。优化和激发各类要素,在资源利用、科技水平、政策支持、经营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以产能的优化升级确保在战略上粮食安全。

    促进粮食产能优化升级,要在资源利用上下足功夫。土地是粮食生产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我们要继续坚守18亿亩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核心区,建立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高效、环境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还要不断促进粮食生产的“绿色化”程度,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促进粮食产能优化升级,要在科技水平上多做文章。要继续加大在主粮作物育种、重大病虫害防治以及以基因组学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关键性进展;同时,要强化农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推进,继续扩大主粮作物播管收全程机械化,借助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试点,不断提高主粮产能的科技贡献率。

    促进粮食产能优化升级,要在政策支持上加大力度。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新形势下,尤其要注意探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全面推动“三补合一”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中要特别突出农民利益保护,不断优化补贴、价格、金融、保险等政策手段,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促进粮食产能优化升级,要在经营体系上培育创新。要深化改革,继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好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化和科技成果应用上的优势;要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他们在科技、市场、生态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要向适度规模要粮食产能,向新型主体素质提升要粮食产能,通过在经营体系方面的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粮食产能优化升级。

    去库存,加强粮食生产的结构性调整;降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补短板,加快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提升。这些说到底都要落实在保粮食产能,促进粮食产能巩固提高、优化升级上,而这些措施在本质上是一个促进粮食安全新旧动力的转换,培育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增长动力的过程。就此而言,促进粮食安全要更加强调科技支撑、绿色生态、改革创新等要素,提高人的素质,以此谋求粮食产能的换档升级,粮食安全更高层次的保障。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不仅是农业问题,更是关系国家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切不可有任何骄傲自满、麻痹大意、侥幸懈怠的心理,历史经验一再表明,粮食若出现大的波折,就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期,会给国家发展全局带来巨大被动。在目前粮食连年丰收的基础上,我们要以万倍决心坚决防止粮食的滑坡大落,更应谋定后动,加快新旧动力转换,以新的发展理念,培育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新型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坚实的保障。

版权所有:新疆凯胜利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新疆再腾网络

新ICP备16000139号-1